在足球队里,后腰这个位置太关键了,就像人的腰杆一样,腰杆不硬,整个队伍都没法好好发力。
防守的时候,后腰得顶在前面,不能让对手轻松冲到中卫跟前;进攻的时候,又得把球从后场顺顺当当传到前场,既是防守的第一道关卡,又是进攻的起点,球队能不能打出行云流水的配合,后腰的作用太大了。
早年间,中国足坛可不缺好后腰。李铁跑起来就像永动机,拼抢拦截从不惜力,有他在中场,对手很难轻松推进;郑智更全面,不光能守,还能带着球往前冲,关键时刻能传球能射门;
范志毅身体素质没得挑,拦截果断,出球也稳,在后腰位置上镇得住场;黄博文的传球又快又准,赵旭日跑动范围大,蒿俊闵能控能传,这些人当年都是球队中场的主心骨,靠实力撑起了球队的“腰”。
可现在不一样了,想找个像样的本土后腰太难了。俱乐部比赛里,好的后腰位置基本都被外援占着,本土球员要么没机会上场,要么只能在人家轮换或者受伤的时候顶一会儿。
平时没多少实战机会,到了国际比赛上,好多本土后腰连把球稳稳传出去都做不到,更别说控制比赛节奏、组织进攻了。王上源算是现在有点名气的,但跟黄博文、范志毅他们比,真差着不少呢。
为啥会这样?首先是青训跟不上了。以前练后腰,先把防守硬度、体能这些基础打牢,现在的年轻球员技术糙,不知道自己该站在哪儿,基本功就不过关。再加上外援抢了位置,本土球员没多少机会在高水平比赛里练手,越没机会踢,能力就越上不去,慢慢就成了恶性循环。
而且现在足球对后腰要求更高了,不光要能抢,还得会传球、能往前带,甚至参与进攻,这些本事,咱们的本土球员还差得远。
好在中超赛场上,最近冒出来几个有潜力的年轻人。大连英博的廖锦涛25岁,身高1米8,脑子活,能找到空当传球,防守也有想法,他那传控球的本事,正是现在国足中场缺的;21岁的徐彬,身高1米79,爆发力强,敢对抗、会拦截,风格有点像日本的远藤航;
30岁的杨明洋体能好,跑得多,能看懂场上的形势,有他在中场能稳不少;还有21岁的吾米提江,传球准,抢球果断,从后卫改打后腰,说不定能有不一样的表现。
这些年轻人是咱们本土后腰的希望。要是能多给他们些上场机会,好好打磨打磨,说不定能把现在的短板补上,让中国足球的“腰杆”重新硬起来,到时候球队才能真正有底气跟强队较量。